<如果心破了洞>
大學時期有幾年都在學校附近的牙醫打工,回想起來那幾年的打工經驗讓我獲益良多,不僅是讓我學習的照顧牙齒的知識外,在人生許多時刻我總是回想起醫生告訴我們的牙齒理論,應用在生活中也非常實用。
從就診的人裡面多少也可以猜出病人的性格,有的人會老早前就預約半年後的洗牙,順便塗氟檢查一下有沒有蛀牙。有的人總是牙痛到不行才就醫,慌忙地青著一張臉衝到診所裡面來
「今天完全沒有空檔幫我看了嗎?」
「拜託先開個藥讓我止痛吧!我痛到都無法睡了!」
每次遇到這種不見棺材不掉淚,不牙疼到崩潰不就醫的病人,醫生總會要我們拿出類似繪本的牙齒知識書以及牙齒切面模型,要我們給那位病人再做一次牙齒衛生教育。
「你看這邊是象牙質,這邊是法瑯質,這邊是神經還有牙齦。」
「如果蛀牙只到這邊,如果早期發現可以補個牙就停止蛀牙惡化。如果蛀的這邊了,你就喝冷熱水都會感覺不舒服。如果蛀到神經了,就得進行根管治療把壞死神經清乾淨,然後做牙套。」
「牙齒只要蛀了就回不去了,不理它不僅會讓你痛到崩潰,還要花上很可觀的一筆錢呢!」
「那我該怎麼早期發現蛀牙呢?」
「除了每天細心刷牙外,半年洗牙一次順便檢查,就可以早期發現啊!」
「哎呀!早知道牙痛這麼痛,假牙這麼花錢,我真的不會拖到現在啊!好後悔!」
回不去這件事不只有會發生在瑞凡身上,牙齒也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近育兒到了一個讓小孩帶領我回去探索自己的階段。
我總是在他的情緒起伏中看見自己,想起牙醫的蛀牙檢查,我覺得豆豆好像是我的心洞探測機。
「哇!原來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處理情緒的。面對憤怒我總是無視它,直到一天憤怒再也受不了,火山爆炸,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。」
「原來悲傷的時候是可以這樣擁抱自己的!」
小孩像是一個探測機或是鏡子,潛進心底深處幫我找出了破洞。有些破洞發現得早,就想辦法修復。有些破洞深了,我先是深呼吸接受它,然後思考修補的方法。
想起以前還沒當媽媽的時候,喜歡大量的閱讀小說還有看電影。現在回想起那都是從別人的故事找自己的心的破洞。
讀張愛玲,讀她與父親母親的關係,與人的關係,對愛的看法。看她掙扎痛苦,覺得心哪邊隱隱作痛,看她如何應對,想想我可以怎麼做。
看電影,看別人如何拿捏現實與夢想的平衡點,看人是不是會被年齡給羈絆,看別人也許是被淹沒了或是突破了,不管是什麼題材,總會有一兩個戳到心底深處,覺得酸酸的,空空的,想流眼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近在讀一本書,提到「我們對於別人的憤怒與批判,時常就是鏡射自己心中的不滿。」
比起以前,除了小說電視劇電影外,更多了網路上的大量文章。大家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生活,價值觀以及對事物的看法。
這些都面成了一面面的鏡子,如果一個人心裡面滿滿的坑洞,就會產生很多的情緒。
「這個人老是打扮得光鮮,肯定空有外表沒腦袋吧!」
「一下曬這個曬那個,煩不煩啊!可不可以消失啊!」
其實這些想法就像是一個蛀牙的人去吃冰淇淋,有的人會說
「該死的冰淇淋讓我牙痛犯了!」
也有人會說
「我怎麼一吃冰淇淋就牙痛啊!是不是有蛀牙呀!」
總是任憑自己批評這批評那罵東罵西,卻不去照顧自己的心。就會一開始罵冰淇淋,罵熱茶,嫌牙膏不對牙刷不好,到最後連不吃東西也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至於心是不是會像牙齒一樣,蛀壞了就不會在再生長回來,這件事我不清楚。
可是我們還是可以定期檢查它,發現自己的憤怒悲傷與不滿時,與其去怪別人帶給你傷害,先回頭看看那個洞長得怎麼樣,如何去修復它,擁抱它。
謝謝牙醫當年教給我的這些,一生受用^^
pic光線好美的神乃咖啡店